查看原文
其他

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名利与得失
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如果对每件事都斤斤计较、盘算利益得失,那么永远也无法走出名缰利锁的牢笼。当我们学会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时候,就能看到生活的美好。

正如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上任时,曾告诫自己的那般:“名利竟如何,岁月蹉跎,几番风雨几晴和,愁雨愁风愁不尽,总是南柯。”

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唐朝。唐太宗时期,有一名吏部官员,名叫卢承庆。唐太宗即位后,卢承庆被任命为秦州从军。他上奏河西军情,说得井井有条,很有见地,唐太宗听完之后暗自称奇,认为他善于辞令,便晋升他为考功员外郎。不久之后,由于他工作出色,又升至户部侍郎。
一次,唐太宗向他询问历朝户籍之事,卢承庆旁征博引,从夏商周,一直说到隋朝的人数增减,太宗听完之后再次对卢承庆表示了赞赏,不久又委任他兼任检校兵部侍郎,掌管五品官的选用。
但卢承庆并不愿意接受这次的任命,他认为选官是尚书的事情,自己绝不能越俎代庖。太宗听了之后十分不满,对卢承庆说:“我相信你,你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?”之后,卢承庆获得太宗赏识,历任雍州别驾、尚书左丞。
但对官位的连连攀升,卢承庆并没有表现出志满意得,还是像从前一样,认认真真处理公务,一点不敢大意马虎。
唐太宗驾崩之后,唐高宗李治即位,因为遭人诬陷,卢承庆被贬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;之后又被贬为简州司马,一年之后又转任洪州长史。卢承庆面对小人一系列的弹劾,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愤懑,他认为官员要为国效忠,不论在什么地方、是什么官职都不应受到影响。
在之后的时间里,卢承庆又被召回京城任职,手中权力与宰相无二。随后,又因为工作失误,遭到御史台官员弹劾,再一次被贬为刺史。

如此反反复复、宦海沉浮,但无论是升迁,还是被贬,卢承庆都未曾有过怨言,也不曾计较过自己的利益得失,他始终都认为,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,都是在为国尽忠、为民服务。
正因为卢承庆生动彰显了在得失面前宠辱不惊的品格,他的事迹至今被传为佳话,“计利当计天下利,求名应求万世名”,当代官员应当也必须具有这样的胸怀与品格。
名利之心、七情六欲人皆有之,本无可厚非,关键是以何种心态对待名利。对普通人而言,过于看重得失,无非是世俗一些;但对官员来说,过于看重得失,就容易沉溺于追名逐利、醉心于沽名钓誉,就如同与恶魔合作,腐败之事将会层出不穷。
所以,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,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人生问题: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名利与得失。我们绝不能因为名利与得失而挑战道德的底线、法律的权威。“正确对待名利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官员的谆谆告诫。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,在面对巨大利益时,我们只有不为名利所束缚,不为物质所迷惑,不为得失所干扰,才能以人格魅力与境界修为赢得大众的认同和尊重。


作者:王杰


文章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2020年10月26日,原标题“以平常心面对得失”

责编:林苗苗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


《首都社区防疫百人访谈录》


本书以访谈加自述的形式生动呈现了100多个基层抗疫的感人故事,分党建引领、群防群控、精细治理、服务群众四个篇章,充分展示了首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成效。本书历时3个月完成。在市区社区防控组支持下,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联合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,采访了街道(乡镇)和社区(村)党组织负责人、下沉干部、社区民警、医务人员、物业和保安、在职党员、楼门长、志愿者、驻京单位人员、外籍人士、湖北(武汉)和境外返京人员、在京居(村)民等各类群体代表100余人,在深入挖掘、精心筛选、梳理编辑的基础上,汇编成册。


>>>下载前线客户端,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

欢迎投稿,转发分享
投稿邮箱:qianxianwang@126.com




推荐阅读


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


前线理论圈


前线客户端



东方红啦


中国大学生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